正在载入数据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缘起
1.1 课题从何而来——心迹
1.1.1 从本能反应到有意关注
1.1.2 从有意关注到深入思考
1.2 课题为何而定——理据
1.2.1 教育实习评价的现状
1.2.2 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1.2.3 职前教师教育的焦点
1.3 课题所欲为何——目的
1.3.1 开发实习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评价工具
1.3.2 探索发展取向的教学工作实习评价方法
2 研究规划与理论基础
2.1 研究方法论
2.2 研究问题
2.3 理论基础
2.3.1 促进行动区
2.3.2 发展性评价
2.3.3 反思性实践
2.4 论文架构
3 文献述评与理论框架
3.1 “教师专业素养”解构
3.2 “实习教师”研究述评
3.2.1 “应知”的发展
3.2.2 “会做”的发展
3.2.3 “愿持”的发展
3.2.4 综合性的发展
3.2.5 其他与实习教师相关的研究
3.2.6 小结
3.3 “实习评价”研究述评
3.3.1 “实习评价要素”解析
3.3.2 评价体系
3.3.3 评价取向
3.3.4 评价方法
3.3.5 评价工具
3.3.6 评价有效性
3.3.7 小结
3.4 理论框架
4 评价工具与方法的开发
4.1 研究方式与方法
4.2 研究效度与伦理
4.3 确定评价项目
4.4 构建评价框架
4.4.1 对访谈文本数据的整理与编码
4.4.2 “上课”与“备课”评价框架
4.4.3 “听评课”文献研究与评价框架
4.4.4 框架整合与设想
4.5 析出评价细目
4.5.1 “听评课”评价细目
4.5.2 “备课”评价细目
4.5.3 “上课”评价细目
5 评价工具与方法的试用
5.1 研究方式与方法
5.2 研究效度与伦理
5.3 试用准备
5.3.1 划分实习阶段
5.3.2 拟定访谈提纲
5.3.3 设计干预措施
5.4 试用过程
5.4.1 数据采集
5.4.2 设置备选结果
5.4.3 阶段性评价
5.4.4 全局性评价
5.5 试用结果
5.5.1 专业素养的评价示例
5.5.2 专业素养发展的评价示例
5.5.3 促进专业素养发展的评价示例
5.6 试用结果的案例注释
5.6.1 专业素养的评价案例注释
5.6.2 专业素养发展的评价案例注释
5.6.3 促进专业素养发展的评价案例注释
6 评价工具与方法的修正
6.1 研究方式与方法
6.2 研究效度与伦理
6.3 信息收集与梳理
6.3.1 干预组成员的报告
6.3.2 研究者的“独白”
6.4 问题分析与决断
6.4.1 关于访谈
6.4.2 关于评价细目
6.4.3 关于干预措施
6.5 对三个研究问题的解答
6.5.1 专业素养的评价
6.5.2 专业素养发展的评价
6.5.3 促进专业素养发展的评价
7 见闻与启示
7.1 见闻
7.1.1 干预组见闻
7.1.2 非干预组见闻
7.2 启示
7.2.1 关于实习评价
7.2.2 关于实习指导
7.2.3 关于实习保障
参考文献
附录1 对六位经验型实习指导教师实施访谈的提纲
附录2 第1轮评价的反馈
附录3 第2轮评价的反馈
附录4 六位实习数学教师的全局性评价报告
附录5 干预组成员的报告模板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